1.被害人在臨死前向搶救他的醫(yī)生魏某講述了遭受犯罪分子侵害的事實,在訴訟過程中醫(yī)生魏某就該情況向司法機關作證。根據(jù)刑事訴訟證據(jù)的分類理論,醫(yī)生魏某的證言屬于什么類型的證據(jù)?
A.言詞證據(jù)、原始證據(jù)、直接證據(jù)、有罪證據(jù)
B.言詞證據(jù)、傳來證據(jù)、直接證據(jù)、有罪證據(jù)
C.言詞證據(jù)、原始證據(jù)、間接證據(jù)、無罪證據(jù)
D.實物證據(jù)、傳來證據(jù)、直接證據(jù)、有罪證據(jù)
2.某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該市工商局長利用職權(quán)報復陷害他人,偵查中發(fā)現(xiàn)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人民檢察院應當如何處理?
A.不起訴
B.撤銷案件
C.宣告無罪
D.移送法院處理
3.某市人民法院審理市人民檢察院依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提出抗訴的案件時,原審被告人王某收到抗訴書后下落不明。該法院應當作出什么處理?
A.駁回抗訴
B.中止審理
C.終止審理
D.裁定維持原判
4.某縣人民法院一審以搶奪罪判處高某有期徒刑3年。一審宣判后高某向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縣人民檢察院未提出抗訴。市中級人民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原判認定事實清楚,證據(jù)充分,但罪名認定不當,量刑過輕,高某的行為構(gòu)成搶劫罪,應判處有期徒刑6年。市人民法院應當作出何種處理?
A.將搶奪罪改判為搶劫罪,將原判刑期改為6年B.在維持原判罪名的情況下將原判刑期改為6年C.在不加重原判刑罰的情況下將罪名改為搶劫罪D.維持原判
5.下列關于刑事訴訟中程序公正含義的表述哪一項不正確?
A.訴訟參與人對訴訟能充分有效地參與
B.程序違法能得到救濟
C.刑事訴訟程序能得到遵守
D.刑事訴訟判決結(jié)果符合事實真相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wǎng)<http://m.zymfqzo.cn/> 解析 題目或解析有誤,我要糾錯。
1.答案及解析:B 證據(jù)可以分為以下五種:1根據(jù)證據(jù)和當事人主張事實的關系 本證 反證2按照證據(jù)的來源 原始證據(jù) 派生證據(jù)(傳來證據(jù))3與證明對象的關系 直接證據(jù) 間接證據(jù)4證據(jù)的表現(xiàn)形式 言詞證據(jù) 實物證據(jù)5與證明被告人有罪的關系 控訴證據(jù)(有罪證據(jù)) 辯護證據(jù)(無罪、罪輕證據(jù))本案中,醫(yī)生魏某的證言是已言語形式表達的,屬于是言詞證據(jù),所以首先把答案D排除,它又是能夠直接證明案件的主要事實存在還是不存在的,所以屬于直接證據(jù),這樣就把C排除,同時是不利于被告人,能證明他有罪的,所以是有罪證據(jù),由于是轉(zhuǎn)述別人的話,所以是傳來證據(jù)。因此本題答案為B。
2.答案及解析:B 本題考察的是刑訴法第15條“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與不同階段的處理”對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三)經(jīng)特赦令免除刑罰的;(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規(guī)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jīng)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本案中,已過犯罪追訴時效,但是處于偵查階段,所以結(jié)果是撤消案件。
3.答案及解析:B 中止審理的情形主要包括四種情況:(1)在審判過程中,自訴人、被告人患精神病或者其他嚴重疾病,應當中止審理;(2)案件起訴到人民法院以后被告人脫逃,致使案件在較長時間內(nèi)無法繼續(xù)審理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中止審理。(3)適用簡易程序?qū)徖淼陌讣?,在審理中發(fā)現(xiàn)有不宜審理情形的,應當中止審理,按照公訴案件或者自訴案件的第一審普通程序重新審理:(一)公訴案件被告人的行為不構(gòu)成犯罪的;(二)公訴案件被告人應當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三)被告人當庭翻供,對于起訴指控的犯罪事實予以否認的;(四)事實不清或者證據(jù)不充分的;(五)其他。轉(zhuǎn)為普通程序?qū)徖淼陌讣?,審理期限應當從決定轉(zhuǎn)為普通程序之日起計算。(4)由于其他不可抗拒的原因,致使案件無法繼續(xù)審理的,可以裁定中止審理。本題就屬于其中的第二種情況。
4.答案及解析: C 最高人民法院《刑訴解釋》第二百五十七條規(guī)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辯護人、近親屬提出上訴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并應當進行下列具體規(guī)定:(一)共同犯罪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訴的,既不能加重提出上訴的被告人的刑罰,也不能加重其他同案被告人的刑罰;(二)對原判認定事實清楚、證據(jù)充分,只是認定的罪名不當?shù)?,在不加重原判刑罰的情況下,可以改變罪名;(三)對被告人實行數(shù)罪并罰的,不得加重決定執(zhí)行的刑罰,也不能在維持原判決決定執(zhí)行的刑罰不變的情況下,加重數(shù)罪中某罪的刑罰;(四)對被告人判處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宣告緩刑的,不得撤銷原判決宣告的緩刑或者延長緩刑考驗期;(五)對事實清楚、證據(jù)充分,但判處的刑罰畸輕,或者應當適用附加刑而沒有適用的案件,不得撤銷第一審判決,直接加重被告人的刑罰或者適用附加刑,也不得以事實不清或者證據(jù)不足發(fā)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理。必須依法改判的,應當在第二審判決、裁定生效后,按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重新審理。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或者自訴人提出上訴的案件,不受前款規(guī)定的限制。但是人民檢察院抗訴,經(jīng)第二審人民法院審查后,改判被告人死刑立即執(zhí)行的,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對于其中第〔三〕項“對被告人實行數(shù)罪并罰的,不得加重決定執(zhí)行的刑罰,也不能在維持原判決決定執(zhí)行的刑罰不變的情況下,加重數(shù)罪中某罪的刑罰”,所以本題答案為C。
5.答案及解析:D 本題考察的是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的關系,尤其是對程序公正的理解。ABC都是程序公正的體現(xiàn),而D則是實體公正的一種體現(xiàn)。程序公正與否,與刑事訴訟判決結(jié)果是否符合事實真相沒有關系,這就是程序公正的獨立價值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