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血荒”,青島“血荒”,南京“血荒”,北京“血荒”……一片“血荒”引發(fā)了前所未有的社會關注。在一些地方,醫(yī)院接到了“限血令”,手術被迫推遲,病人需要自籌血源。但獻血者反映,部分采血點拒絕接受300ml以下的獻血。采血點工作人員解釋稱,采血車上只配備300ml和400ml兩種標準血袋,所配抗凝劑的含量不同,獻血300ml以下沒有血袋可裝。一個不解之惑是:“血荒”究竟為何出現?如何解決“血荒”問題?
就此談談你的看法。
【答題框架】
近日,全國大面積凸顯的用血告急,讓血荒這個長久存在的現象,再次引發(fā)公眾關注,各地“血荒”牽動人心。要盡快破解血荒困局,首先要深入剖析出現血荒的原因,然后有針對性的找出解決辦法。
1. 出現“血荒”的原因:
?。?)部分采血點拒絕接受300ml以下的獻血。既然國家規(guī)定的獻血量標準中有200ml一項,同量血袋當然應該配備,沒有配備顯而是有意為之。200ml和300ml、400ml血袋的檢測程序和制作成本基本相同,采血站點不配備小血袋就是為了減少麻煩,降低成本。當大家為了公益事業(yè),為了他人的生命健康,擼起胳膊,獻出自己的熱血時,抽我們血的那些人卻正在冷血地思考著自己的方便或者某些帶血的利益,大家的熱血也正在遭受褻瀆。
(2)擔心傳染疾病是市民不愿獻血的首因,此外還擔心獻的血會被拿去牟利。除市民不愿獻血之外,更存在獻血難的問題:薪酬制度改革后,獻血車工作人員積極性受挫,基層采血機構內部出現的工作懈怠,是造成“血荒”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血液部門并不急患者之所急,熱心市民愿意獻血卻無處可獻,那么“血荒”持續(xù)出現,就一點都不奇怪。
(3)獻血者用血的制度保障也是一大問題?!盁o償獻血、免費用血”已寫入法律,但執(zhí)行起來卻不盡如人意,如大多地方免費用血的門都不低,只有深圳規(guī)定了一次獻血,終生免費用血;免費用血的報銷程序煩瑣,讓許多人望而卻步;無償獻血者只能在獻血地報銷用血費,異地用血報銷難以實現……這些都阻礙著民眾參與獻血的積極性。
2. 解決“血荒”問題的辦法:喚醒、發(fā)動公眾參與獻血是根本之策。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公共衛(wèi)生領域投入,健全完善獻血用血制度;另一方面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民眾獻血的主動性、積極性,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獻血的重要性、安全性,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無償獻血隊伍中來,“血荒”自然就不會發(fā)生了。
(1)地方政府對“血荒”現象重視程度不夠,政府要加大公共衛(wèi)生領域投入。
?。?)要盡快破解血荒困局,必先從重構公眾對獻血的信任著手。要使公眾信任,就需首先公開“血管”的所有信息,防止一些人發(fā)“血財”,凈化獻血環(huán)境;其二,醫(yī)護人員特別是黨政官員,如果有影響力的政府官員能馬上挽起袖子,帶頭獻血,那應該是一次無聲的宣傳和動員。
?。?)教育和宣傳部門應有計劃地將無償獻血知識納入教育和宣傳“十二五”規(guī)劃中,讓社會形成廣泛參與無償獻血的良好氛圍。
(4)按照法律的精神,無償獻血是一項典型的公益事業(yè),既是公益事業(yè),理應像慈善捐助一樣,建立起一套透明的機制。
?。?)要讓更多人加入到獻血隊伍,不能靠單純的道德說服,而應靠完善的權利保障,簡化、優(yōu)化用血報銷制度須盡早提上日程。
血液,不是糧食,遇到天災人禍,一欠收就鬧饑荒。每個健康的成年人,都是一座流動血庫。作為人口大國,依靠義務獻血,完全可以解決臨床用血。因此我呼吁社會各界人士積極加入到無償獻血這項利國利民的公益事業(yè)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