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寶教育旗下公務員考試網(wǎng)站
網(wǎng)站地圖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主頁  >> 申論資料  >> 熱點時評   
熱點時評
每日時評:一片“漲聲”背后公眾最在意什么?
http://m.zymfqzo.cn       2010-11-03      來源:
【字體: 】              

    “買了50年菜,感覺今年蔬菜最貴”“原先一家三口人的伙食費,現(xiàn)在也就相當于兩個人的”……賬本上的數(shù)字和最直觀的感受說明,農產(chǎn)品價格輪動,“漲聲”已成為劫持公眾幸福感的一大“主犯”。

  從“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軍”“糖高宗”再到“油你漲”“蘋什么”,層出不窮的新詞看似調侃,實際已變成釋放生活壓力的緩沖地帶。囤油囤面的“海囤族”要囤的也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種安全感。

  農產(chǎn)品“按下葫蘆又起瓢”輪番漲價,無非是幾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果某種農產(chǎn)品存在供求缺口但市場需求較大,又是國家市場調控能力較弱的品種,在游資炒作下,就會出現(xiàn)價格瘋漲。由于是生活日用品,這些產(chǎn)品的漲價必然牽動公眾最敏感的神經(jīng);但更令人擔憂的,恐怕不是游資的炒作,而是有壟斷之嫌的“搭車漲價”。

  上周,民航燃油附加費隨著煤油出廠價格的上調而水漲船高。航空煤油出廠價漲幅為4%,但在航空公司公布的國內航線燃油附加費新征收標準中,加價幅度高達75%—100%。

  盡管按照發(fā)改委、民航局《關于建立民航國內航線旅客運輸燃油附加與航空煤油價格聯(lián)動機制有關問題的通知》,航空公司可自主確定是否收取燃油附加及具體的收取標準,但在自由行使這一權力之前,應該厘清兩個問題:一是明確加價的目的,即受益的是誰,受損的又是誰;二是加價的程序,即標準是否合理、過程是否透明。

  首先,燃油附加費提高的直接原因是油價上調,但值得追問的是,航空公司的成本能否覆蓋由此產(chǎn)生的成本支出?是否一定需要將此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這樣做誰是最大的受益者,誰的利益又會受到損害?對此就有業(yè)內人士稱,原本航空需求就增長迅速,此次燃油附加費上調對于航空公司將是“額外的利好”,而消費者卻會成為成本提升的直接負擔者。

  其次,此次調價是自去年燃油附加費復征后最大的一次調整,其上漲幅度和標準是否合理、程序是否透明公正,都是需要直面的問題。按照規(guī)定,對航空煤油綜合采購成本超出基準油價造成的成本增支,航空公司自行消化比例不少于20%,那么上漲后的油價在經(jīng)營成本中占多大比重、航空公司承擔了多少,又傳遞給消費者多少,公眾應對這筆賬心里有數(shù),否則,難免會產(chǎn)生對“壟斷”的疑慮和對喪失“話語權”的不平。

  同理,任何能源品種或民生資源類產(chǎn)品的調價都事關公眾的切身利益,鼓勵節(jié)能和合理消費的初衷沒錯,但在急著從公眾腰包里掏錢之前,首先都應提出上述問題,保證公平合理,讓公眾對漲價心服口服。



?
互動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