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中申論題目的重心是多達8000字的給定資料,快速的閱讀資料無疑是成功作答的基本保障。浙江公務員專家認為在閱讀給定材料的過程中,考生除了需要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和方法外,還要理解相關的材料的含義,摸清出題者的意圖,分析材料里面包含的意義,才能真正做到高效、實效、快速作答。
一、理解給定材料
在閱讀過程中對相關文字的認知僅僅是第一步,閱讀的關鍵還在于對相關材料的理解上,這種所謂的理解是對材料內容的抽象理解,是全面、深刻的理性認識,這就要求考生必須有一個對材料從形式到內容、從外表到內部、從部分到整體的悟意明理的過程。那么如何理解給定材料呢?
1.理清給定材料的邏輯關系
理清給定材料的邏輯關系對于考生理解給定材料的總體框架和主要內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果考生對材料組合的邏輯理解不清,無法掌握材料的總體框架,往往就無法全面理解材料的內容,無法掌握給定材料的所包含的意義。
無論申論的給定資料多么復雜,總是圍繞一定的社會現象或熱點問題拼合而成的,所以它們之間必定存在著一定的邏輯關系,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通過一定的方法來理清這種邏輯關系并對它們進行分類。只有理清材料的邏輯關系,才能夠分清層次,明確對象,正確分類,從而為進一步分析問題打下基礎。
一般而言,考生應該利用第一遍閱讀的機會,通過快速閱讀全文掌握給定材料的總體框架和邏輯關系。學一手教育公務員考試專家認真整理歷年真題后,理清給定材料的邏輯關系的方法有三種:
一是可按事件發(fā)展時間順序來梳理材料內容。如2000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的申論試卷中,其給定材料的中心事件是“一樁復雜的噪音擾民訴訟案”。對這些給定材料,可以按出現的時間按順序排列如下:1997年2月~1997年6月~1998年9月~1998年10月~1998年12月~1999年6月~1999年10月。從時間上把握給定材料里面所反映的問題,就容易理解材料在時間上的邏輯關系,對其包含的內容的理解也就不難把握了。
二是可按“現象—問題—危害—原因—已做的工作—未來對策”的邏輯來梳理材料內容。比如2005年上半年廣東省公務員考試的申論試卷的主題是“食品安全問題”,對其給定材料的理解就可以按照下列的邏輯來理清關系了:(1)現象:近年來,“蘇丹紅”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再一次給人們敲響了警鐘;(2)問題:一些不法商販為謀取暴利,對食品進行有毒加工,將各類有毒食品銷售給消費者;(3)危害:食品安全問題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給社會經濟和政治穩(wěn)定造成嚴重危害。(4)原因:食品問題之所以嚴重:一是由于相關部門的執(zhí)法檢查流于形式;二是由于食品安全標準體系不健全,內容不配套;三是由于部門職責分工不明,執(zhí)法監(jiān)督體系混亂;(5)已做的工作:針對上述情況,國務院下發(fā)了相關文件,加大了對食品行業(yè)的監(jiān)管力度;(6)未來對策:相關人士指出,政府部門應統一立法,并加大監(jiān)管力度,出臺新的安全標準,建立統一的管理機構。
三是可按對立的邏輯來梳理材料內容。如按照正面和負面、積極和消極、經驗和教訓等邏輯關系來理清關系。例如2008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的申論試卷中,給定材料的1-8就可以按照“主張開發(fā)怒江”和“反對開發(fā)怒江”兩方面來理清邏輯:(1)主張開發(fā)的主要觀點:我國水電利用率,水電又屬于可再生、可循環(huán)利用的資源;開發(fā)的經濟效益好,能帶來巨大的財政收入,帶動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促進經濟增長;開發(fā)是解決當地貧困問題的主要途徑,開發(fā)能夠解決當地人的貧困問題,改善人民的生活,促進社會穩(wěn)定;開發(fā)之后將有資金進行生態(tài)移民,避免人為破壞植被。(2)反對開發(fā)的主要觀點為:根據云南省“十一五”規(guī)劃應對怒江等生態(tài)系統進行保護的要求,開發(fā)不具有政策上的合理性;開發(fā)在經濟上將得不償失;如此大規(guī)模的開發(fā)必將破壞當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民俗文化,對國家隊生態(tài)安全構成威脅,給人類文明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開發(fā)之后能否帶動地方經濟的增長、能否解決好移民的生活、能否改善當地人民的生活,都沒有一個系統的規(guī)范和保障;在解決當地的貧困問題上,開發(fā)水電并不是唯一的辦法,貧困問題其實可以通過發(fā)展旅游等其它途徑來解決。
2.區(qū)分材料的主次關系
如前所述,公務員申論材料包含著十分龐雜的文字,給定材料中除重要材料和有用材料外,也包含著許多干擾考生閱讀的次要材料或無用材料。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全面把握給定材料,考生就必須區(qū)分材料的主次關系,區(qū)分哪些是重要材料和有用材料,哪些是次要材料和無用材料。一般而言,考生必須首先弄清楚給定材料的主題,哪些與主題及命題意圖關系緊密的材料,是主要材料,是閱讀的重點;哪些與主題及命題意圖有一定關系但不是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材料,對其應作一般了解;哪些與主題及命題意圖沒有關系的材料,是無用材料,閱讀時應一眼帶過。
3.正確領會主題及出題意圖
正確領會出題意圖是確保申論答題高分的關鍵。一些考生由于對材料中所透露的出題意圖理解不清,把握不好,導致在答題中出現觀點上偏差,可能會使其答卷大大失分。領會出題意圖方面一般有幾個方法:
第一,認真閱讀給定材料后面的題目及作答要求。一般而言,題目及作答要求大致透露了出題者的意圖,考生需要認真加以研究其中所包含的含義,并從中猜測材料的主題及出題意圖。
第二,認真研讀給定材料的語氣及正反邏輯。一般而言,材料里面所持的肯定語氣表明出題者對某些個問題或做法持肯定看法;而否定的語氣或給定材料里所提出的負面材料較多,則表明出題者對于某個問題和做法的否定態(tài)度。
第三,認真研讀給定材料里面的經驗與教訓。給定材料里面所給出的典型經驗往往透露著出題者對于解決某些問題做法的所持的贊成性的意見;而給定材料里面所給出的教訓則往往透露著出題者對于解決某個問題做法所持的否定態(tài)度。采集者退散
二、給定材料的分析與利用
1、案例的分析與利用
一般而言,給定材料中提供的案例、事例本身并沒有多大的涵義,但必須明白,出題者給出這些事例、案例是有目的的,其主要目的在于通過這些具體的事例來說明某種社會問題、某種社會現象或某種原因,等等。也就是說,出題者給出這些事例、案例所說明的東西是有用的,是有意義的??忌仨毘浞掷眠@些事例、案例,通過對這些事例及案例的分析,深究其中的意義,為后面的答題服務。例如,2006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試卷中就首先列舉了一系列事例: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經濟形勢的快速發(fā)展,一些突發(fā)性的公共事件也時有發(fā)生,如2003年非典爆發(fā)、重慶開縣井噴事故,2004年禽流感事件、北京密云虹橋踩踏事故,2005年江蘇淮安氨氣泄漏、安徽疫苗事件、四川鏈球菌事件,今年一次比一次強勁的臺風的侵襲,一次又一次的礦難,等等。這些問題的積累已經影響到我國經濟的健康發(fā)展。
這一系列的事例其實都說明了一個問題,即當前我國的突發(fā)性公共事件發(fā)生的頻率非常高,因而提高政府預防和應對突發(fā)性公共事件的能力十分重要。
2、數據的分析與利用
與具體案例和事例一樣,數據本身可能沒有多大的涵義,但數據所說明的信息卻是非常有意義的,比如給定材料中列舉的消極數據可能說明某種情況很糟糕,積極的數據可能說明某些方面的情況非常好,而某些差距較大的數據可能說明某件事情往好的方面的進展非???,或者某件事情往壞的方面發(fā)展非常快,等等。例如:2006年廣東省公務員考試的申論考試材料中就提供了很多數據,其中有如下幾個數據:
僅6月22日一天就群發(fā)短信88萬之多,一個江蘇用戶,一次就發(fā)了18萬條。發(fā)一條短信只掙一分七,那么十萬條就是1700元,100萬條就是17000元。
上述數據“一個江蘇用戶,一次就發(fā)了18萬條”說明現在手機短信泛濫,也反映了運營商對手機垃圾短信基本上沒有限制;而“發(fā)一條短信只掙一分七,那么十萬條就是1700元,100萬條就是17000元”,則說明非法短信廣告的利潤可觀。
3、某人觀點的分析與利用
申論試題的給定材料中經常出現一些他人的觀點,如“某某指出……”;“某某認為……”。對于這樣的他人的觀點,要高度重視,并進行分析利用。一般而言,出自專家或政府官員的觀點,具有一定的權威性。一定要充分閱讀和理解這些人的觀點,并借助對這些觀點的理解來分析材料中所反映問題產生的原因、根源及解決問題的對策。如2008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的申論試卷中就列舉了如下觀點:
云南大學E教授說:“怒江中下游水電開發(fā)的確不是解決當地群眾貧困和經濟發(fā)展的唯一途徑,但是,怒江州可供開發(fā)利用的自然資源十分有限,怒江地區(qū)生存條件的惡劣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水電開發(fā),至少是迄今為止一條可實現的對怒江社會經濟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的途徑。”
某經濟研究所F所長認為,只有開發(fā)怒江才能有資金進行生態(tài)移民,也才有可能使植被不再被當地百姓出于生存需要而破壞,怒江水電建設完全符合循環(huán)經濟的要求。
上海某大學地理研究所G所長指出:“美國人民把擱淺的鯨魚推入大海,這值得贊揚;鯨魚被非洲難民捕食,這也應贊揚,因為它救活了一群人?!?
云南省政府某研究室H主任說,滇西北的怒江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緩慢,至今仍是云南乃至全國最貧困的地區(qū)。該地區(qū)72萬畝耕地大部分是掛在陡坡上的“大字報”地,每畝地的產值回報僅33元,10畝地養(yǎng)活了1口人,全州唯一支撐地方經濟的森工產業(yè)也在環(huán)保工程實施后退出了歷史舞臺。
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是云南大學E教授、上海某大學地理研究所G所長、云南省政府某研究室H主任的觀點,這三個人都是涉及水電開發(fā)方面的專家學者,他們的談話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必須加以分析和理解。云南大學E教授、某經濟研究所F所長和云南省政府某研究室H主任均認為開發(fā)怒江是發(fā)展怒江社會經濟的要求;而上海某大學地理研究所G所長則認為開發(fā)怒江應該采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態(tài)度。通過對這些他人觀點的分析,在對怒江開發(fā)的問題上,就必須采取從實際情況出發(fā)、科學合理地開發(fā)怒江的態(tài)度。
4、外國、外地、外單位的成功做法和典型經驗的利用與分析
給定材料里面經常會出現一些外國、外地、外單位的成功做法和典型經驗,這些成功做法和典型經驗實際是透露了出題者的一些傾向性意圖。莫永波教授提醒大家,一定要通過對這些信息的理解和分析,摸清意圖,并為自己提出對策奠定基礎。如2008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試卷中就有如下材料:
田納西河位于美國東南部,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級支流,流域面積10.5萬平方公里,干流全長約1050公里,地跨費吉尼亞、密西西比、田納西和肯塔基等7個州。在20世紀20~30年代,該地區(qū)經濟落后,工業(yè)基礎薄弱,由于森林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洪水泛濫成災,加之交通閉塞、水運不通,環(huán)境惡化,疾病流行,文化落后,成了美國最貧困的地區(qū)之一。1933年,該流域人均收入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美國國會立法,成立田納西流域管理局(Tenressee Valley Authority,通稱TVA),開始了規(guī)模宏大的田納西流域治理工程,從在田納西流域建設水電設施開始,到40年代末,TVA成為全國最大的電力供應者。目前,TVA電力經營年收入達57億美元。TVA通過植樹造林等措施,保持水土,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控制洪水泛濫,擴大灌溉面積,通過航道建設,形成了1000多公里的水運通航能力。1945年以來,水道吸引了30多億美元的私人投資,加速了地區(qū)工業(yè)的發(fā)展。沿河兩岸的工廠為當地居民直接提供了44000多個就業(yè)機會以及更多的服務機會。
經過40多年的規(guī)劃和建設,田納西流域的自然資源得到了綜合和合理的開發(fā),區(qū)域經濟得以振興。到1977年,全流域平均國民收入比1933增加了34倍??梢哉f,正是從水電工程建設開始,TVA改變了田納西人的生活,把一個貧窮的田納西,建設成了以工業(yè)為主,全面發(fā)展的現代化的田納西。水電工程帶動了田納西流域農、林、漁、煤礦、旅游等行業(yè)全面發(fā)展,徹底改變了這里的貧困落后面貌,使其成為經濟充滿活力的地區(qū)之一。
上面材料提及美國對于開發(fā)田納西流域的先進經驗:成立統一的開發(fā)管理機構,采取綜合開發(fā)的措施,利用水電工程吸引投資,為當地居民提供就業(yè)機會,等等。這些經驗性措施可以為考生在提出怒江開發(fā)的對策措施時提供借鑒。
5、政府已做努力/工作的利用
申論考試中的給定材料中往往會出現一些關于當前政府、或相關部門已經做出的工作/努力的一些描述,比如介紹相關政府出臺的應對某個社會問題的法律法規(guī)、政策、措施,執(zhí)行這些法律法規(guī)及政策措施的進展情況,解決某個社會問題的規(guī)劃、方案、思路,等等,以及在解決某個社會問題上的工作實績和進展。以此來說明當前在解決某個問題方面的進度、實績,以及解決某個社會問題的一定程度上的成熟做法。
對于政府已做努力及政府已做的工作的利用上,一是在概括內容時要盡量把其概括進去,二是在提出對策時要在這些已有作為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完善提升和查漏補缺,提出更有高度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