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科學發(fā)展觀的根本要求是( )。 A.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fā)展 B.堅持以人為本 C.統籌兼顧 D.堅持可持續(xù)發(fā)展 A.宿命論觀點 B.唯意志論觀點 C.機械唯物論觀點 D.樸素唯物論觀點 3.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度”是指( )。 A.事物質變的關節(jié)點 B.事物質變的臨界點 C.事物保持一定質的量的限度 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質的限度 4.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 )o A.堅持黨的階級性 B.黨的先進性 C.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 D.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社會主義按勞分配是人類歷史上分配制度的深刻革命,因為它( )。 A.肯定勞動是一切財富的源泉 B.是對一切剝削制度的否定 C.貫徹了商品交換中通行的等價交換原則 D.承認社會成員之間有富裕程度的差別 6.我國現階段愛國統一戰(zhàn)線的根本性質是社會主義的,這是因為( )。 A.統一戰(zhàn)線中絕大多數成員是社會主義勞動者和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 B.我國國家性質是社會主義的 C.統一戰(zhàn)線的經濟基礎是社會主義的 D.統一戰(zhàn)線的根本任務是要建設強大的現代化國家 7.城鎮(zhèn)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屬于( )。 A.社會保障的最高保障 B.一種特殊的社會保障方式 C.最低層次的保障 D.社會保障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內容 8.“十七大”報告提出,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好起來,擴大開放領域,優(yōu)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完善( )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yōu)勢。 A.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 B.內外互補、互惠互利 C.與世界經濟一體化相適應 D.與國際市場接軌 9.胡錦濤就新形勢下發(fā)展兩岸關系提出四點意見,指出( )是發(fā)展兩岸關系和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石。 B.一國兩制,和平統一 C.兩岸關系和平穩(wěn)定發(fā)展 D.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tài)和建立軍事互信 10.鄧小平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這個判斷( )。 A.指出了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B.明確了社會主義的發(fā)展方向 C.概括了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 D.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 11.《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是( )。 A.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B.社會主義榮辱觀 C.正確的思想輿論導向 D.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 12.一些地方的人們掠奪性地濫挖草原上的甘草,雖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卻破壞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風,沙塵暴鋪天蓋地,給人們帶來巨大災難。 這些挖甘草的人們( )。 A.只看到事物的客觀性,沒有看到人們的主觀能動性 B.只看到事物的絕對運動,沒有看到事物的相對靜止 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聯系,沒有看到長遠的間接聯系 D.只看到物與物之間的聯系,沒有看到人與人之間的聯系 13.魯迅在評《三國演義》時說∶“至于寫人,亦頗有失,以致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這一評論所蘊含的哲理是( )。 A.要區(qū)分事物的兩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對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個整體 14.互聯網給我們帶來了豐富多彩、快捷的全球信息,但互聯網本身還不完善,網上充斥著大量的垃圾信息和一些病毒數據,給人們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甚至一些邪教組織、販毒集團、黑社會勢力也在利用這一新的傳媒手段進行新的犯罪活動。這表明( )。 A.新事物的成長并不是一帆風順的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互聯網也不例外 C.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是消極和積極的對立統一 D.矛盾的雙方的轉化總是在無條件地進行著,否則就不會有物質運動的絕對性 15.中央和地方的國家機構職權的劃分,所遵循的原則是( )。 A.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fā)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 B.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fā)揮地方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 C.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fā)揮地方的自主性、積極性 D.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fā)揮地方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
1.C??茖W發(fā)展觀的根本要求是統籌兼顧,具體要求是“五個統籌”,即統籌城鄉(xiāng)、區(qū)域、經濟社會、人與自然、國內發(fā)展和對外開放。 2.D。荀子是中國古代杰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他認為天道有自身固有的運動規(guī)律,不因任何人的意志而發(fā)生改變。這里荀子用客觀規(guī)律性來解釋自然和社會現象,抹掉了“天”的神秘色彩,是一種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A、B項是歷史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類型,C項是近代唯物主義的基本特征,都不合題意。 3.C。任何事物都是質和量的統一,標志事物質和量統一的范疇是度,度是事物保持其質的量的限度。關節(jié)點或臨界點是度的兩端的極限,度是兩端極限之間的范圍。這樣就把度和關節(jié)點、臨界點嚴格地區(qū)分開來了,所以,A、B、D三項是錯誤的。 4.D。這是2003年胡錦濤“七一”講話的標準提法。 5.B。按勞分配是指以勞動為尺度,按照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數量和質量分配個人收入,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動者不得。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個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則,是對一切剝削制度的否定。所以,正確選項是B。選項A與按勞分配無關,選項C指的是按勞分配中等量勞動取得等量報酬的平等權利,選項D指的是按勞分配中的平等權利必然造成的事實上的不平等即勞動報酬的差別和人們生活富裕程度的差別,均不符合題意要求。 6.A。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愛國統一戰(zhàn)線的根本性質是社會主義的,這主要取決于兩點∶一是它的戰(zhàn)略目標和根本任務是社會主義的,是要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二是就其組成來說,統一戰(zhàn)線中絕大多數成員是社會主義勞動者和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也就是說統一戰(zhàn)線的主體是以擁護社會主義為基礎的。新時期統一戰(zhàn)線之所以稱為愛國統一戰(zhàn)線,是因為愛國主義使這個統一戰(zhàn)線具有更廣泛的基礎,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在本質上是統一的。在愛國主義旗幟下,團結越廣泛,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越有利。 7.C。城鎮(zhèn)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屬于最低層次的保障。 8.A。“十七大”報告提出,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擴大開放領域,優(yōu)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yōu)勢。 9.A。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發(fā)展兩岸關系和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石。 10.D。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解放生產力和發(fā)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也是實現社會主義最終目標的根本途徑;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是社會主義的根本方向和根本要求;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鄧小平的這句話正好符合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內容。 11.A?!吨泄仓醒腙P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是∶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 12.C。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處于普遍聯系之中,每一事物都這樣或那樣地同周圍其他事物相互聯系,這就要求我們在實際認識過程中,必須從事物固有的聯系出發(fā),對多種聯系進行具體分析,用以正確地指導我們的實踐。人們只要眼前的經濟利益,說明看到了直接聯系;不顧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的危害,說明人們忽視了間接聯系。 13.B。度是質和量的統一,是事物保持其質的量的界限、幅度和范圍。只有精確地認識量,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質。魯迅對《三國演義》的準確評價就充分地說明了把握度的重要性。 14.B。互聯網是個媒體,如同一切事物都存在著矛盾一樣,互聯網的使用給我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應。因此選B。 15.A。根據我國《憲法》規(guī)定∶“央和地方的國家機構職權的劃分,遵循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fā)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边@是中央和地方國家機構職權劃分的原則,也是中央和地方立法權限劃分應遵循的原則。 |
其它
2011國考常識判斷政治常識習題
http://m.zymfqzo.cn 2010-11-01 來源:浙江公務員網
免費學習資源(關注可獲取最新開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