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大家做題能夠有思路,答題具有操作性,我們這里給大家介紹一些診斷語病的切入點,以便快速準確地找出語病的癥結,做出正確的判斷。
下面,結合實例介紹幾種診斷語病的切入點:
(一)并列短語
并列短語使句子結構復雜化,因而容易導致語病。所以,在做題時,只要見到并列短語,就該留心。
【例1】侵略者攻陷北京后,焚毀并洗劫了西郊的圓明園。
【解析】并列成分意義上往往包含著內(nèi)在的有機聯(lián)系,有先后、主次、深淺、遠近之分,這些聯(lián)系和差別相應地直接反映在排列順序上,成為規(guī)律性的約束,隨意改動,便會產(chǎn)生排序不當。本句“洗劫”應在“焚毀”之前,二者時間有先后,一切都“焚毀”了,還怎么“洗劫”呢?
【例2】值得一提的是,扮演張學良的蘇金榜同志和扮演蔣介石的石蔭昌同志把兩個人物演得有血有肉。前者的正直、爽快、威武和后者的狡詐、陰險、獨裁,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解析】并列短語要保持并列成分詞性上的一致,而本句的“狡詐、陰險”是形容詞,“獨裁”是動詞,并列在一起不協(xié)調(diào),可改為“專橫”。
【例3】我們的報刊、雜志、電視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責任作出表率,杜絕用字不規(guī)范現(xiàn)象,增強使用文字的規(guī)范意識。
【解析】具有主從關系(如學生與中學生)、交叉關系(如工人與青年、農(nóng)民與婦女)的概念不能并列在一起;否則,就會使概念之間的關系混淆不清?!皥罂?、“雜志”是出版物,“一切出版物”顯然包括了“報刊”、“雜志”,所以三者不能并列在一起。此外這個句子還有語序不當?shù)拿?,最后兩個句子應該互換位置。
【例4】水庫和運河如同閃亮的鏡子和一條條衣帶布滿了原野和山谷。
【解析】一句話中包含兩個充當不同成分的并列短語時,兩個并列短語的并列成分之間往往有一種前后相應的關系,不恰當?shù)呐判蚓蜁韺P系的混亂?!八畮旌瓦\河”與“原野和山谷”分別充當主語和賓語,實際情況應是“水庫布滿山谷”“運河布滿原野”,而例句中二者對應關系不當。應將“原野和山谷”改為“山谷和原野”。
(二)數(shù)量短語
數(shù)量短語的誤用,主要表現(xiàn)在數(shù)量增減表示不當、語序不當、前后矛盾、搭配不當?shù)取?/p>
【例5】上海公共汽車票價很低,與曼谷普通公共汽車票價相比,便宜三倍。
【解析】表示數(shù)目減少(縮短、降低、便宜)時不能用倍數(shù),本句可改為“便宜四分之三”或“只有曼谷普通公共汽車票價的四分之一”。
【例6】局長囑咐幾個學校的領導,新學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解析】數(shù)量短語的位置不當,會造成句子的岐義,本句可以理解為“一個學校的幾位領導”也可以理解為“幾所學校的幾位領導”,應將“幾個”放在“領導”一詞的前面。
【例7】據(jù)統(tǒng)計,全省個人捐資辦學萬元以上的將近400余人。
【解析】本句中的“將近400”是“將要接近400”,說明還沒有達到400,而“400余”是“400還要多”,顯然前后矛盾。
【例8】據(jù)科學統(tǒng)計,蜜蜂每釀一斤蜜,大約要采集50萬朵的花粉。
【解析】本句中與“朵”相配的是“花”,而不是“粉”,因此去掉“粉”即可,也可以在“花”與“粉”之間加上“的”,即為“50萬朵花的花粉”。
(三)介詞短語
誤用介詞短語,會造成句子主語的殘缺、主客體顛倒等語病;少用、濫用介詞也會影響語意的表達。
【例9】經(jīng)過老主任再三解釋,才使他怒氣逐漸平息,最后臉上勉強露出了一絲笑容。
【解析】本句中的“經(jīng)過”這個介詞湮沒了主語,改法有兩種:(1)去掉“經(jīng)過”,讓“老主任再三解釋”作主語;(2)刪去“才使”,讓“他”作主語。
【例10】在這里,他學到了化學、生物,特別是對他最感興趣的畜牧學。
【解析】本句中“他”是主體,“畜牧學”是客體,是他對畜牧學感興趣,不是畜牧學對他感興趣,正確的說法應是“特別是他最感興趣的畜牧學”。
【例11】江北地區(qū)的新石器時代文化,考古工作者展開了熱烈討論。
【解析】本句中“江北地區(qū)的新石器時代文化”是考古工作者討論的對象,因此,應在它的前面加“對”。
【例12】我們對于自己的語文修養(yǎng)也要不斷提高。
【解析】本句中的“我們自己”本是同位詞組作定語,沒有必要再插進一個“對于”。
(四)否定詞
“不、沒有、否認、否則”等否定詞的重復出現(xiàn)或多次出現(xiàn),容易犯否定失誤方面的語病。
【例13】凡事要三思而行,否則貿(mào)然行事,往往會好心辦壞事。
【解析】“否則”意為“如果不這樣”,常用在假設復句中后一分句的開頭,引出以否定前一分句內(nèi)容為條件而虛擬的結果。本句中“否則”就是“如果不三思而行”,因此,后面不能再接“貿(mào)然行事”,改法有兩種:(1)刪除“貿(mào)然行事”;(2)將“否則”改為“如果”。
【例14】國務院臺辦新聞發(fā)言人指出:臺灣當局對“XX功”邪教組織利用設置在臺灣的發(fā)射裝置攻擊鑫諾衛(wèi)星事件應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查處,并杜絕類似事件不再發(fā)生。
【解析】本句誤用了雙重否定?!岸沤^”和“不再”都是否定詞,宜將“不再”改為“再次”。
【例15】近幾年來,王芳幾乎無時無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積累了大量的資料。
【解析】本句中的“無時無刻不”等于說“時時刻刻都”,后面又說“忘”,顯然與“積累了大量的資料”矛盾,應將“無時無刻”改為“每時每刻”或“時時刻刻”。
【例16】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惱怒,二忌睡前不可飽食,三忌臥處不可當風。
【解析】本句中的“忌”相當于否定詞,意思是不能做的,句中重復使用后,又用了“不可”,造成三復否定,語意費解。修改方法有兩種:(1)把“一忌”、“二忌”、“三忌”中的“忌”去掉;(2)把所有的“不”去掉。
(五)關聯(lián)詞
關聯(lián)詞的誤用主要表現(xiàn)在錯用、移位、漏用、贅余等方面。
【例17】無論氣候條件和地理環(huán)境都極端不利,登山隊員仍然克服了困難,勝利攀登到了頂峰。
【解析】這是一個轉折關系的復句,而“無論……都……”是表示條件關系的關聯(lián)詞,應將“無論”改為“盡管”。
【例18】翻譯的作品日漸其多,一方面這些作品提高了中國的學術文化的素養(yǎng),另一方面也促進了中國書面語言的發(fā)展。
【解析】分句主語相同,關聯(lián)詞語一般放在主語的后面;分句的主語不同,關聯(lián)詞語一般放在主語的前面。本句的兩個分句的主語是相同的,應將“一方面”移至主語“這些作品”之后。
【例19】“耶路撒冷”是和平之城的意思,又是遭受劫難最多的城市,長期的沖突并沒有使其失去迷人的魅力。
【解析】前兩個分句是并列關系,使用“是……又是……”是恰當?shù)?第三分句語意有明顯的轉折卻沒有使用相應的關聯(lián)詞,宜在第三分句前加“可是”。
【例20】《徐霞客游記》本是部很有創(chuàng)造性的地理考察著作,但對祖國很多名山大澤都作了詳細的記載。
【解析】地理考察著作本來就應記載名山大澤,兩個分句之間不存在轉折關系,“但”字應該刪除。
行測更多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可參看2014年公務員考試技巧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