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中,學員做言語題正確率都不高。雖然是在考漢語。其原因并非考生漢語水平有多差,而是學員在做題時,存在很多誤區(qū)。比如,做填空題喜歡用代入法,但代入法的結果是四個選項均可等等。在做片段題時,喜歡摳字眼,喜歡去選項的字里行間尋找其與原文的異同。比如,其做一題,往往是以下步驟,A項哪里在原文中沒有提到;B項哪里在原文中沒有提到;C項在原文中哪里沒有提到,所以選D。這樣,不但會浪費時間,還會首先把正確答案給排除掉。
【例1】中國婦女發(fā)展基金會將委托專業(yè)金融機構對中國女足發(fā)展基金進行管理和運作,其收益部分用于資助中國女子足球隊改善生活和訓練條件,開展交流與合作,培養(yǎng)選拔后備力量。
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是( )
A.中國女足發(fā)展基金,將解決中國女足所面臨的問題
B.廣泛開展交往合作,是培養(yǎng)和選拔女足后備力量的保證
C.中國女足的活動,由受委托的專業(yè)金融機構管理和運作
D.中國女足發(fā)展基金,已確定了管理機制和運作規(guī)則
【解析】如果摳字眼的話,首先排除的是A項,因為原文中沒提到“女足所面臨的問題”,可是,A就是正確答案。因為原文就一句話,其意思講“基金會的收益部分用于資助中國女子足球隊改善改善生活和訓練條件,開展交流與合作,培養(yǎng)選拔后備力量”。所以,當然是為了解決其問題,所以A是正確的。正確答案的表述往往和原文的表述很不一樣,但意思是一樣的。
【例2】孔子嘗曰:“未知生,焉知死?”,生與死自孔子時起便是中國人始終關注的問題,并得到各種回答,尤其在漢代,人們以空前的熱情討論這兩個問題,不僅是出于學者的學術興趣,亦出于普通民眾生存的需要。然而,正如孔子所說,在中國思想史上,對生的問題的關注似乎遠勝于對死的問題的追問。有時候人們確實覺得后者更重要,但這并非由于死本身,而是因為人們最終分析認為,死是生的延續(xù)。
這段文字的核心觀點是( )。
A. 孔子關于生死的看法對中國人產(chǎn)生深遠影響
B. 生與死是中國思想史上長期受到關注的問題
C. 中國人對生與死的問題的討論實際以生為旨歸
D. 對生死問題的不同答案源自討論者的不同觀念
【解析】如果摳字眼的話,先去掉有可能是C,因為C選項中沒有一項與原文相符。可是,正確答案正是C。因為此處有一轉折關聯(lián)詞“然而”,轉折后是重點,固意思指“對生的問題的關注似乎遠勝于對死的問題的追問”。故答案為C。所以說不要用摳字眼的方式去做片段題。
綜上所述,摳字眼的方式做片段題,一會浪費時間,二是會先排掉正確答案,三是為讓你糾結選項,故切記,做片段題,最關鍵并不是看文字表述的一致性,而是看語義的一致性。
行測更多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可參看2014年公務員考試技巧手冊。
![](/www/images/zj_app_banner.jpg)